湖北日报记者 胡弦 李朝霞杨方配资app下载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庞正
摄影记者 王永胜 马鑫
天鹅洲故道,是长江裁弯取直形成的水域,水质优良、饵料丰富,基本没有人为干扰。因形似鹅蛋,故得名天鹅洲。在这21公里长江故道和40公里外围洲滩内,长江江豚和麋鹿两大“湿地精灵”在此栖息,两大国家级保护区在此设立。
如今,在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江江豚从最初的5头繁衍增长至101头,4头江豚成功野化放归,融入自然;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麋鹿从64头增加至2400余头。
长江江豚
7月10日,参加“大江奔涌·沿着长江经济带看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代表们来到荆州,近距离感受荆楚大地成为“湿地精灵”栖息的乐园。
留住“长江的微笑”,
江豚种群止跌回升
Lightbox IR®近红外增强,高感度可靠视觉检测
长江江豚头部圆滑,身体呈纺锤形,微微向上翘起的吻部看起来像面带微笑,因此被称为“长江的微笑”,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指示性旗舰物种。
在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饲养员丁泽良眼中,江豚如同自己的孩子,它们喜欢玩耍嬉戏,有时还会有些小调皮。
丁泽良和长江江豚的缘分始于2008年。当年,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导致天鹅洲故道江面几乎全部结冰。渔民丁泽良发现,远处一个冰层较薄的地方,一头江豚正在试图撞破冰面上浮换气。
情况万分危急!丁泽良立即向保护区负责人报告。保护区采取紧急措施破冰救豚,丁泽良带着一帮渔民兄弟也参与了凿冰救豚。
22头江豚获救了!在施救过程中,它们的身体被冰凌划伤。经过治疗,它们被放归故道。其中两头伤势较重的幼豚,被送入人工饲养和繁育网箱中,这便是保护区网箱养殖的开始。因曾协助专家参与过白鱀豚、江豚的长江科考活动,受保护区邀请,丁泽良从一名渔民成功转行,当上了“江豚奶爸”。
丁泽良在喂养江豚
“天天,来,转一下!”随着丁泽良的手势变换,身长1.72米的天天乖巧地在水中转圈,快乐得像个孩子。天天就是16年前被丁泽良救上来的江豚之一,如今已经18岁了。天天不仅在保护区内找到了伴侣娥娥,它们还成功拥有了两头可爱的江豚宝宝——贝贝和萌萌。娥娥在生下萌萌后不幸去世,贝贝长大后成功迁入天鹅洲故道,融入了野化江豚的群体。而现在的人工繁育平台里,除了天天和萌萌,还有另一头小江豚方方。2020年只有半岁左右大的方方出现在网箱附近,一直在试图钻过围网加入这对父子的生活。工作人员把它抱进网箱时,它非常配合。
丁泽良在喂养江豚
天天和江豚宝宝们健康成长的背后,离不开保护区所有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16年来,丁泽良风雨无阻每天4次喂食江豚,同时还要记录它们的进食和生活情况。“要看它们外表有没有受伤、身上有没有生病,关心它们今天开不开心。”在丁泽良和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保护区发明的网箱豢养江豚和网箱江豚繁育技术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长江江豚很聪明,它们的智力相当于3到5岁的小孩,如果能说话,它们一定会喊爸爸妈妈了。”谈起长江江豚,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蔡家奇总有说不完的话。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白鱀豚已经远去,只有最大限度地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才能避免长江江豚等重要水生生物重蹈覆辙,留住‘长江的微笑’。”蔡家奇说。
去年4月25日,4头来自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江豚被分批放归长江,其中就有来自天鹅洲的放放和闺闺。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作。“1年多来,我们通过人工、无人机、定位追踪系统等多种途径监测发现,4头长江江豚已经完全适应和融入了野外生存环境,它们现在非常合群。”谈到放放和闺闺的新生活,蔡家奇喜上眉梢。
据悉,多年来,保护区坚持实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野化放归四大措施,天鹅洲故道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是全球鲸类自然迁地保护的首个成功范例,放归活动充分反映了保护区江豚迁地保护取得决定性成效。农业农村部2022年全流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相比2017年的1012头,增长了23.42%,种群数量首次呈现止跌回升的态势,保护成效显著。
“四不象”失而复得,
诞生全球最大麋鹿野生种群
“《诗经》上说的‘呦呦鹿鸣’,一定是小鹿的叫声,悦耳动听。”看着今年刚生下的小麋鹿们随着爸爸妈妈涉水觅食,听着它们清脆鸣叫的声音,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管护科研科副科长杨涛充满了喜悦。
麋鹿
每年3月到5月是麋鹿的产仔期,今年保护区里出生了498头小麋鹿。然而,时光倒转,麋鹿曾是消失的物种之一。麋鹿俗称“四不象”,本为中国独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彻底在中国消失,只有少量种群流落海外。1985年,中英签署《麋鹿重引进中国协议》,22头麋鹿乘专机从英国乌邦寺抵京,开始了麋鹿回归中国的历史。
重建麋鹿自然种群的第一步,便是寻找合适的栖息地。《墨子》记载:“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在长江“九曲回肠”的荆江北岸石首段,有一个形如鹅蛋的地方,叫天鹅洲,由于长江裁弯取直,形成大片湿地。专家判断,作为长江故道,这里洲滩纵横、林草丰茂,适合麋鹿生活。
麋鹿已适应了保护区的生活
1993年和1994年,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分两批从北京引进麋鹿64头。彼时,麋鹿刚回归中国,可借鉴经验较少,如何恢复麋鹿的野性?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们开始了艰辛的摸索。
夏天,为了掌握麋鹿在怀孕期间的生活习性,他们对母鹿进行跟踪观察,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冬天,大家顶着风雪,为麋鹿打草备食,观察记录麋鹿的点点滴滴……从人工圈养到野外放养,石首麋鹿家族繁衍至3800余头(其中保护区内2400余头,保护区周边1400多头),从当初的1个麋鹿种群发展成为现在的4个自然野生麋鹿种群,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
“眼下正处在麋鹿的发情期,成年雄鹿之间经常会缠斗,有的雄鹿还喜欢用头上的角挑草,炫耀比美,吸引雌鹿。”杨涛介绍,每当发情期来临前,保护区都会提前检查水中是否有渔网等,避免麋鹿缠斗时被困;而产仔期的麋鹿最需要安静,保护区会“严阵以待”,确保雌鹿在生产时不会受到惊吓。
采访团通过监控观察麋鹿的生活
据悉,保护区已种植1000亩苏丹草,并在应急基地上种植黄豆,主要在应对洪涝灾害时为麋鹿提供食物。
来源:湖北日报、湖北生态环境
●随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小流域综合治理学习交流研讨暨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工作推进会
●广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召开执法大练兵工作调度暨汛期环境隐患排查研判会
●高新区督办复合肥行业环境问题深度治理工作
●刘泽富带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调研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开展“赓续‘五四’薪火 续写青春华章”主题团日青年读书会
关注更多精彩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丁泽良长江长江江豚江豚麋鹿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