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报道,今年来,A股开户人数逐月快速增长,从1月157万、2月284万,到了3月的307万股票配资开户会员,甚至算是继去年“9·24”开户潮后的又一个小高峰。
整个一季度,A股新开户数已达到747.14万户,较去年一季度同比增超30%。
其中,3月新开户同比去年的去年242万户,增长了26.78%。
当然,比起去年10月曾创下的684万户的历史峰值,看起来这个数据不怎么“炸”,但要知道,去年10月之后,是在逐月下降的,直至200万户以下。
所以,这次重返300万,其实对比“井喷式”暴涨,显得更健康、稳健。
能引来这么多新开户,除了春节假期后资金回流及“春季行情”传统预期进一步提振市场情绪外,至少是当下市场有了赚钱效应:一是全球市场对比下的避险需求:3月美股纳斯达克指数下跌8.21%,标普500指数跌5.75%,而A股上证指数逆势上涨0.45%,深证成指仅微跌1%,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吸引本土及海外资金回流。 二是近期科技与热门板块表现亮眼:一季度港股科技指数、A股人工智能板块涨幅超20%,部分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突破50%,赚钱效应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形成“赚钱-开户-再赚钱”的正循环。
同时,当下及未来,还有政策红利与科技主线的双重支持:监管层“稳字当头”的基调,中长期资金入市(如险资预计增量千亿元)为市场注入稳定性;以及政策对“新质生产力”(如AI、量子计算、机器人)的倾斜,推动科技赛道成为投资热点,吸引高风险偏好的年轻投资者。
另外,现在开户相对便捷,多种平台“一键开户”,降低了年轻群体入市门槛。数据显示,“Z世代”(95后、00后)占比显著提升,年轻力量快速入市。
不过,短期看,资金面压力还是不小:4月A股成交额已跌破万亿,显示增量资金与存量博弈矛盾加剧,清明假期后资金回流或助推反弹,但二季度财报披露期的“四月决断”可能加剧板块分化。 中期看,科技主线与结构优化主导:AI、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政策支持领域或仍是投资主线,企业盈利能力和技术突破将成为行情延续的关键。
资金方面,投资者年轻化与机构化并行,ETF和量化工具占比提升,被动投资或成为主流,市场稳定性有望增强。 长期看,政策延续性决定热度。若政策红利(如科技创新支持、长期资金入市)持续释放,叠加企业盈利改善,A股开户热度或维持高位。但也要警惕市场扩容可能加剧波动,需防范“开户潮”演变为“割韭菜”风险。
作为投资者,需要理性配置资产,可以关注长线赛道。
风险提示:本文仅用于信息分享股票配资开户会员,不作为投资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