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见下表: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见下表:
■ 改革策论·广东作为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接受南方+专访指出,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是要寻求全方位国际合作,进一步敞开大门,欢迎世界进入中国、中国融入世界,增进战略互信,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新形势下,广东要坚持对内深化改革和对外扩大开放并重,对内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做好内循环、扩大内需战略的同时,也做好国际循环,与世界各国开展更广泛的经贸合作和交流活动,让“引进来”和“走出去”在广东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南方+:当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理解“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涵?
张燕生:2008年以来,国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于规则的全球化陷入困境,世界经济贸易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如今,美国提出“去中国化”,而中国则是寻求全方位国际合作。大国间的竞争在一段时期内影响了流动型开放与制度型开放的进程,但经历这个时期后,中国会推动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取得显著进步。
中国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巨大,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世界,世界亦影响中国。因此,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从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推动。正如《决定》提出,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这要求我们在要素流动型开放、制度型开放和创新型开放上一个新台阶、开辟新局面。
《决定》提出一系列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系统部署,环环相扣,纲举目张。既有基于制度创新的改革举措——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推动制度型开放;也有对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的具体举措,为接下来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明确指引。
南方+:《决定》提出的“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备受关注。在您看来,制度型开放有哪些重点抓手和领域?
张燕生:全球化的核心问题是缺少解决全球化失衡和再平衡机制、缺少解决全球化损益和补偿机制、缺少解决全球化实力对比变化引发大国竞争和冲突机制。表现为大国之间缺少战略互信。而要增进战略互信,首先要让世界各国民众更便利地来到中国,也鼓励中国民众更便利地走向世界,进一步推动签证便利、航班便利、贸易投资便利,通过“眼见为实”来“化敌为友”。
《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我们可喜地看到,中国如此高规格地明确了这些领域的改革方向,展现了中国开放合作的姿态,通过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相通相融,借外力拆除改革中的壁垒或雷区。
以制度环境建设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南方+:面对海外竞争加剧、逆全球化思潮等挑战,如何更好吸引、利用外资,打造更好的外商投资营商环境?
张燕生:吸引外资、稳外资,首要任务是维护和平,不搞地缘政治,给外资扎根发展吃下“定心丸”;同时,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其次,要提升经济内生动力,让外资来华挣到钱。再次,要确保公平,通过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
对于外资的引进和利用,应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而不仅仅是数量。要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向绿色、创新、数字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南方+:《决定》还提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面对挑战重重的国际贸易环境,要完成今年下半年稳外贸目标,您有什么建议?
张燕生:新能源革命和数字技术革命正成为未来新外贸的重要增长点,大国之间的竞争也对世界贸易产生挑战。准确把握世界贸易的新变化、新趋势,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外贸发展观念,从低成本竞争转向高附加值竞争。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做到不搞赢者通吃,而是有饭大家吃、有事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实现互利共赢、错位竞争,这就是俗话说的“有钱一起赚”。
《决定》对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提出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过去,中国出口大多数以FOB(装运港船上交货)贸易方式成交,定价权较弱;如今,跨境电商采取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的定价模式,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正成为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抓住这个机遇,推动外贸的转型升级。
粤港澳三地合作空间仍然广阔
南方+: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张燕生:过去四十多年,广东敢为人先,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工业经济、开放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实绩。对外开放的核心成果在于粤港澳的深度合作。
今天,深圳特区已成为国际大都市和全球创新策源地。东莞通过招商引资,成功打造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开发试验研究的创新链,GDP超过1万亿,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佛山则是依靠内生性增长,从低成本制造逐步转型为数字制造、绿色制造、新质制造,打造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先进新型制造业,形成了仅次于深圳的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
这些探索实践均与港澳有直接关系。与长三角相比,广东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香港的影响。广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通过持续学习对标香港,取得了宝贵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经验。
《决定》明确,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应当继续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未来,粤港澳三地合作空间仍然广阔。
南方+:面对新环境、新形势,广东如何用好优势,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张燕生:改革与开放是一体两面的。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广东需要坚持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并重。
对内,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主要体现在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转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内循环这篇大文章。同时,注重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和资源。
对外,广东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开展更广泛的经贸合作和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进入广东,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定》明确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出了更鲜明、更具体的指向。这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广东非公有制经济活跃,要加强对外资的服务和管理,确保外资在粤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采写】南方+记者 唐子湉
【海报】刘子葵期货股票配资平台